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经过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各种器械套路和对抗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强身健身、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功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中国武术的民族特色要求动作的形体规范和精神传意的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所谓的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活动;所谓的外,指手、眼、身、步等的形体活动。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外练精气神,内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
武术的特点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能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