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是制糖工业的原料之一,近年来果蔗产量高,价格好,且用药频次高,所以在甘蔗上面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果蔗是一种供鲜食的甘蔗。我国果蔗按皮色主要分黄皮果蔗和黑皮果蔗两种。翁源果蔗,汁多清甜,脆嫩爽口。节长茎粗,节均匀,长可达 2.5-2.8 米,重约5-8斤,品质优良。蔗汁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其纤维含量低,营养丰富,有解渴、充饥、消除疲劳和清凉、解毒之功效。
近年来,危害果蔗的几个主要病虫害为黄斑病,鞘腐病,黑穗病,红壳病,棉蚜,钻心虫。下面,给大家介绍这几个病虫害的田间表现,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1.甘蔗蓟马
甘蔗蓟马主要栖息在甘蔗的心叶内,直接吸甘蔗叶汁,使心叶包卷变黄干枯,破环光合作用,对甘蔗产量和糖份影响较大。甘蔗蓟马百株心叶平均有虫8142头,最低650头,最高12260头。6-7月是甘蔗蓟马发生高峰期,尤其是一些敢病品种、晚种春蔗、田间积水、肥料不足,管理水平差的三类苗被害严重,应着重检查。
防治措施:
(1)提早种植,施足基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心叶展开快,可减轻蓟马为害。
(2)选种前期生长快的、比较抗旱的甘蔗品种。
(3)亩用40%乐果乳油150克兑水60公斤喷杀;
(4)用菊酯类农药1000倍液喷杀;
(5)用10%吡虫啉1000倍液着重心叶喷雾。
2.黑穗病
一般每年的5~7月田间出现第一次病菌密度高峰,10月份出现第二次病菌密度高峰。黑穗病在宿根及一些易感品种发病较重,发病率在0~8%,严重田块发病株达15%以上。
防治措施:
(1)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消毒,不留病宿根。
(2)及时清理发病蔗田中的病株,减少重复侵染源,控制蔓延;现只能趁黑穗未长出鞭状物或鞭状物未长出黑粉前拔除烧毁,减少病原。
3.稍腐病
甘蔗稍腐病局部田块大发生,一般发病株率0~5%,各别严重田块发病株率达10%以上。甘蔗生长前中期6~8月份为该病的多发期,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特别在干旱后遇雨或灌水过多;偏施重施氮肥。
防治措施:
(1)合理施肥,避免过施或迟施速效氮肥。
(2)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用50%多菌灵或1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心叶。
(3)砍除病株,不在发病蔗地留种,不留感病植株的蔗茎做种。
4.凤梨病
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健壮、梢头苗作种。冬植、早春植蔗采用地膜覆盖,促使蔗种早萌发,减轻病菌侵害。
(2)消毒浸种处理:选用2%~3%石灰水浸种12~24小时或50%多菌灵、40%蔗茎灵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种5分钟。
(3)秋植采种及早春砍收后留宿根田块,选用50%多菌灵、40%蔗茎灵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均匀喷淋蔗蔸消毒处理。
甘蔗螟虫:俗名钻心虫,每年造成枯心率5%-15%,造成甘蔗减产5%-10%以上,严重时影响下年宿根发苗。甘蔗螟虫主要有:二点螟、条螟、黄螟、白螟。
二点螟:苗期枯心从3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到6月苗期结束。两个高峰期:4月中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条螟:初孵幼虫有群集心叶为害的习性,先食害心叶组织,使心叶伸展后出现一些半透明白斑,形成条螟为害特有的“花叶”。中后期甘蔗受害后,易引起风折株,死尾,给甘蔗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损失。
春植蔗黄螟枯心发生于4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而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最多。为害甘蔗苗期的黄螟主要是3-5月份发生的第一至第二代,而蔗茎则是6-7月份发生的第三至第四代。幼虫孵化后向下爬行潜入叶鞘间隙,从土面下的蔗苗基部蛀入,在茎基部或分蘖节间基部取食,造成枯心苗。中后期易造成“风折茎”甘蔗从中间断开。
从未展开的心叶蛀入,并一直向下蛀食直至生长点,心叶展开后呈现横列蛀孔。如连中脉蛀食,则易为风吹折。甘蔗生长点受损就会出现枯心。中后期从蔗的喇叭口向下钻,直到生长点,为害是:侧芽特别多,像扫把。
防治措施 :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2、防治上注重早期预警监测,关键抓好前期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辅;采用颗粒剂农药与水剂农药相结合和统防统治的方法,才能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甘蔗害虫发生为害。
(1)农业防治
①小锄低砍,部分螟虫在蔗蔸处(泥下3~10厘米)越冬,小锄低砍可砍除部分越冬虫源。
②枯叶残茎是螟虫越冬场所,最好把枯枝残茎拣出地外集中烧毁,以减少螟虫为害。
(2)化学防治
①地下埋颗粒农药与喷施叶面药结合防治